晋级赛展示

投票规则

本次大众投票阶段限“微信用户”参与投票,每个微信号每天为每个参赛选手限投 3 票

投票时间:2018年10月25日15:00 - 2018年11月9日18:00



微信扫一扫 手机查看

参评公司: 光说故事(北京)文化创意有限公司
参评奖项: 照明设计公司30强
参评概述:
“光说故事”品牌是由北京奥运中心区夜景照明设计主持人、鸟巢照明设计核心顾问、 唯一获得照明专业领域世界级三大权威奖项“北美照明工程协会”(IESNA)与国际照明设计师学会(IALD)设计最高奖的首位华人设计师郑见伟于2006年创立并主持工作。

我们的设计理念是赋予“光”理智与情感,使其成为一种无形的建筑材料,和业主、建筑师、室内设计师、景观设计师等共同努力,去实现人们对一个空间、一幢建筑甚至是一座城市的理想。我们致力于通过我们的艺术创造力、对光的专业知识以及丰富的项目实施经验,达到从功能、环保、美学和商业意义上提升项目的品质、品位和价值。

多年来,郑见伟主持的设计团队完成了很多有影响力的项目,如北京奥运中心区的整体照明规划与设计、北京兰会所室内灯光设计、上海兰会所室内外照明设计、深圳大运会主场馆深圳湾体育中心室内外照明设计,并与ARUP的Rogier Heide及Chroma33的姚仁恭作为核心照明顾问,配合建筑师雅克.赫尔佐格(Jacques Herzog)和皮埃尔.德梅隆(Pierre de Meuron)为国家体育场(鸟巢)提供夜景照明设计咨询。

我们的工作赢得了业主及业内人士的广泛认可,并获得了多项国内外权威奖项的最高奖。其中,“奥运中心区下沉广场7号院夜景照明设计”获北美照明协会(IES)颁发的2009室外照明设计的最高荣誉--Paul Waterbury of Excellence杰出奖,“武汉汉街万达广场”获得被誉为照明界奥斯卡的国际照明设计师协会IALD颁发的2014年卓越奖,这是迄今中国唯一的设计师获得国际照明业权威奖项的最高奖。北京兰会所的室内灯光设计、鸟巢夜景照明设计,北京韩美林艺术馆室内外照明设计,深圳湾体育中心夜景照明设计也分别获得IES 2009和2013年优胜奖(Award of Merit)。我们与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合作设计的奥运灯具“翔-1”也获得中国产品设计权威奖“中国红星奖”2008年度的唯一“至尊金奖”。
光说故事(北京)文化创意有限公司  获得支持票数:954

案例展示

  • 项目名称: APEC“灯光红毯”

    项目简介:

    相信看过APEC欢迎晚宴直播的观众一定会对“灯光红毯”记忆犹新。当晚,随着车队的行进,红色LED灯光犹如波浪一样徐徐展开,最终形成一条由LED灯铺设的大型灯光红地毯,直达水立方北门。
      “我们希望创造踏浪而来的感觉,效果确实挺震撼的”,此次灯光红毯主创意设计师、北京市建筑设计院灯光设计室主任郑见伟说。“灯光红毯”的创意从何而来?它蕴含了哪些科技和人文元素?设计师郑见伟向记者分享了“灯光红毯”背后的故事。

    光明科技插图
      为什么选择“中国红”?
      灯光红毯所呈现“中国红”无疑是当晚最炫目的颜色。郑见伟表示,选择正宗“中国红”是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红色是中国的传统颜色,为中国老百姓所熟知和喜爱。对参会的国外领导人们来说,一条专门为他们铺开的红地毯,也能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尊重。综合考虑艺术和文化等因素制作灯光红毯,最后在中外都获得特别好的反响。”
      然而,要呈现正宗“中国红”在技术上并不容易。据郑见伟介绍,由于LED灯的红色谱线很窄,而道路地面又有基础颜色,为了找到合适的谱线,设计团队经过多次实验,方能在当天呈现出最正宗的“中国红”。
      突破科技难点 精准照明属世界首创
      谈及此次APEC灯光红毯的最大制作难点,郑见伟向记者解释两个关键点:一是低角度、远距离LED均匀投光技术;二是高精度红外线感应控制。
      “我们需要从400mm的低高度均匀照射9米宽的道路的配光科技,一般的路灯都高达10米左右。考虑到路边的欢迎群众,最终设计出的灯不足半米高,同时保证了红毯的颜色均匀。另外,设计团队运用了高精度红外线感应控制技术,保证了地毯的铺开效果。灯管高度之低,整个照明体系之精准,在世界上均属首创。”郑见伟说。
      郑见伟还表示,未来这项技术适用范围很广,发展空间大。如可以运用于婚礼现场、嘉宾欢迎、电影节明星红毯等。相比造价高、一次性使用的传统红毯,灯光红毯色彩绚丽、租金低、可重复使用,可谓是既节约环保,又能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
      虽然技术的推广有待时日,但此次灯光秀已给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正是对设计师最大的认可。“此次灯光效果的成功实现,与创作技术团队艰苦攻关、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密不可分。公众对‘中国红’迎四方客效果的认可,是对我们最好的嘉奖。”郑见伟最后说。
  • 项目名称: 北京园博园

    项目简介:

    序言
    园林自古是中国文化的筋脉,说起诗书,说起曲艺,无不与园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正所谓,曲径通幽处,娥眉佳韵生。然而,古之园林,受限于自然环境,往往只能赏玩白天的景致,无缘品味夜晚的风情,实乃一件憾事。李白在《桃李园序》中叹道:“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人生苦短,而景致又太美,不日夜兼程地观赏着实对不起这番良春,故而古人想出了手持蜡烛夜赏园林的方法,虽属无奈之举,倒也不失风雅。
    2013年第九届中国(北京)国际园林博览会,乃是园林界的盛事,而为此次园博会做夜景照明总规划与设计的BIAD郑见伟照明设计工作室,则不负重望,不仅为白天的园博会现场增添了典雅优美的艺术品,更为夜晚的园博会添上浓墨重彩的华章,成为2013第九届丰台园博会的重头戏。


    功能:照明与引导
    偌大的园博会,要做到灯光设计点面具到、张弛有度、详略得当,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规划是核心要务,亮度分区和照度分级,即是将区域景观对象的亮度照度进行数值量化以使表达对象当亮则亮,该暗则暗,而对象的形态结构也通过亮与暗的关系得到整体体现。因此分区是对夜景照明效果的总体把握。
    照明固然是灯光设计的基本任务,但灯光可并非越“明”越好。BIAD郑见伟照明设计工作室以充分契合游客需要为己任,绝不喧宾夺主,徒惹人厌。游客进入园林,主要是想体验园林的夜间景致,而此刻妥帖优美的灯光,一来保证了游客的安全行走;二来引发了游客的兴致,使之乐而忘返;三来为已有的园林之景更添新的趣味,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规划设计照明项目,他们强调的是各个功能区域间照明效果的呼应配合,避免单调,在考虑园区各个功能区间的差异的同时,在夜景照明方案中体现出其间的有机联系。用灯光延续或者再塑景观找到纲领性的依据。做到既能多姿多彩又能有机协调。对于各个功能区间,在以实现功能性照明的基础前提下,采用渐变、韵律、呼应等各种手法来实现。这样的做法,既不扰乱游客此刻徜徉园林的意境,又能起到非常好的引导作用。


    优雅:光与线条
    每一束光,都不仅仅用来照亮,而是艺术的再生。
    当你身临其境见到这些光所展示出来的力量,很难不为之倾倒。俯瞰园区犹如星河五彩的灯光四面八方遥相呼应,徜徉其中令你举棋不定,不知从何处开始观赏,总想不能漏掉一处精彩。白天“大隐隐于市”的灯,到了夜间,就如同一群凭空而出的精灵,在夜空中翩翩飞舞。
  • 项目名称: 隆平水稻博物馆

    项目简介:

    概况:
    隆平水稻博物馆是世界首个以水稻为主题的博物馆,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博物馆建筑面积约10000平方米。博物馆以水稻文化为主题,以传播农耕文明、展示以袁隆平院士为代表的我国杂交水稻科研成果为宗旨,将建设成国际一流的国家级农耕文明展示平台与现代农业科技交流合作平台。
    难点:
    立面幕墙为2.4米乘以1.2米的浅浮雕水稻图案装饰混凝土板,呈单元式拼接,图案表现较为具象和细致,并且整体幕墙为无缝拼接,如何不破坏整体造型并且突出建筑主题和特点是一个难题。
    亮点:
    以水稻为灵感,抽象的光束代表稻的形象,灯光通过控制,形成明暗与色彩的变化。根据稻的苗,花,穗,获,四个生长周期进行光影变幻。
    为了保证效果,专为水稻博物馆设计了一款定制灯具,灯具角度需极窄以保证光束的上下宽度一致性、而且还要打亮博物馆20余米高度的墙面,同时还需细腻的混色及变色,方案对灯具要求和控制要求很高。
    并且由于设计光束角度的自然无规律性,灯具还设计由单独的角度调整档位。经过了多次筛选及实验。最终达到设计效果。
  • 项目名称: 天人合一水立方

    项目简介:

    水立方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最著名的场馆之一,以其独特的蓝色基调建筑灯光为世界所熟知。而从2013年6月23日开始,夜晚,水立方建筑灯光将开始向世界传达全新的观念与感受。
    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落成五年以来,由于她独特的外观以及丰富的赛后运营内容和赢得了公众的广泛关注。2012年,往返于纽约北京之间的艺术家马文与中国灯光设计师郑见伟接受永久性公共艺术项目委托,形成跨界组合,为这个地标建筑的多细胞“皮肤”注入新的内涵。两人合作的成果《天人合一水立方》融合了《易经》的古老智慧、当代艺术的观念和现代高科技,以每天不同的灯光形态、色彩和亮度,向公众传达当前民族集体的精神状态,并反应中国传统的世界观。
    水立方的建筑外立面通过LED灯光系统可形成变化的夜间形态,根据古老的易经原理,将宇宙每一天的气韵属性,进行视觉化演绎的互动编程,以前卫的当代艺术观念和最先进的计算机系统解释来自《易经》的中国古人的智慧;同时收集中国微博网络的大众情绪数据,对人群在网络中所表达的喜怒哀乐情绪,结合专业的现代心理学理论,对演绎内容的构图、节奏、色彩和动态等产生影响,在建筑物上形成当日独特的灯光效果,反映中国人每天通过社交媒体表达的情绪,即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可以影响水立方的细胞体在每一天的的光影变化。艺术作品表达了中国人的个体精神、创造力和社会责任的象征性平衡。
    “当代社会中,人们常常发现生活与《易经》阐述的哲学相去甚远。我希望通过这个作品为人们提供一个机会来反射当代文化,用科技手段弥合人与自然之间的鸿沟。”艺术家马文对作品解读到,“从前的地标建筑常常以高高在上的姿态面向世人,而这一次我们通过捕捉社会的情绪, 使每一个人都参与到艺术作品的形成之中,让社会中的人来影响建筑,让建筑去感动人,这是媒体时代公共艺术的一次全新尝试。”
    “如何用光影去表现抽象的哲学思想,这让人着迷。”灯光设计郑见伟从专业角度进一步解读,“又如何通过光影变化反应社会的情绪,就简直令人兴奋了。然而这个作品的更重要意义在于,在中国经历并正经历令世界震惊的建筑大跃进时代,不断膨胀的硬件设施在改善部分生活环境的同时,更给大环境带来难以承受的压力,相信这个基于灯光“软”内容的艺术作品,能够成为中国“软实力时代”曙光中的一抹彩霞。”
    水立方的这个建筑灯光新媒体艺术项目由北京国家游泳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和潮流地标(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策划,除艺术家、灯光设计师外,也邀请了中国易
  • 项目名称: 武汉汉街万达广场夜景照明

    项目简介:

    武汉汉街万达广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媒体建筑,照明设计使这座建筑拥有了一个具有真实景深的双层媒体表皮,通过精细的控制和媒体制作,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视觉效果。在照明设计、工程实施、LED及控制系统集成应用等各个领域,武汉汉街万达广场都实现了新的突破,是媒体建筑的一次成功实践。
    2013年9月,武汉汉街万达广场华彩揭幕。汉街万达广场是万达集团倾力打造的目前最为高端、最为奢华的万达广场,建筑设计由国际知名的荷兰UN Studio团队主持,照明设计由BIAD郑见伟照明设计工作室担纲。采用了国际前卫的“媒体建筑”概念设计,整个建筑的表皮由四万两千多个金属球体组成,同时通过九种不同尺寸的球体切割方式,在幕墙上有机组合排布,形成建筑表面流动肌理。水珠造型元素、参数化曲面设计、灯光媒体化表现,将建筑造型、表皮材质、光电像素一体化设计,呈现出建筑的新锐风格和华丽时尚的商业主张,是具有国际水准的“媒体建筑”佳作。
    “媒体建筑”夜景的创意表达
    近些年来,建筑的媒体化趋势越来越凸显,建筑表皮与数字媒体影像艺术经历了空前发展,这可被认为是当今建筑界的前沿性探索和后现代的消费文化、当代艺术的影响下发展延续的结果,在技术上则依赖于计算机控制数码媒体的发展和LED光源控制技术的巨大进步。但很多照明设计使媒体建筑进入了一个误区,简单布满的LED管和点,将建筑装点成一个个分辨率不同的大屏幕,这样的设计完全破坏了建筑应有的建筑感。汉街万达广场设计以双层幕墙与球状结构为研究切入,不以追求图像清晰度为目标,而是更加关注灯光媒体的建筑化表达。灯光与幕墙有机结合,让光成为幕墙的组成部分,通过对材料与结构的精心构思,使包裹在建筑外部的九种不同的不锈钢球仿若涟漪,又似丝緞。前后双向发光的不锈钢球体像素单元,在夜间形成“双层屏幕”,营造出一种流光溢彩的幻觉,展现出大都市商业地标富有生机的媒体表现。毫无疑问,夜景已经成为这座万达新旗舰最为靓丽的看点。
    “双层幕墙”创造独特的灯光表现
    “双层屏幕”照明设计概念就是通过建筑外墙结构设计,结合光源特点,使单元像素形成双层重叠的光效表现,在整体建筑表皮形成既有差异又有关联的视觉表现统一体,传达建筑丰富多彩的媒体表现。汉街万达广场利用幕墙上球体的结构,在球体正面呈现被雪花石玻璃匀散形成的直接光,在球体背面形成一种投向铝板幕墙的间接光,经过多次镜面反射的间接光和环境光,与直接光相结合,由它们组成点
  • 项目名称: 武汉汉街万达广场夜景照明

    项目简介:

    武汉汉街万达广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媒体建筑,照明设计使这座建筑拥有了一个具有真实景深的双层媒体表皮,通过精细的控制和媒体制作,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视觉效果。在照明设计、工程实施、LED及控制系统集成应用等各个领域,武汉汉街万达广场都实现了新的突破,是媒体建筑的一次成功实践。
    2013年9月,武汉汉街万达广场华彩揭幕。汉街万达广场是万达集团倾力打造的目前最为高端、最为奢华的万达广场,建筑设计由国际知名的荷兰UN Studio团队主持,照明设计由BIAD郑见伟照明设计工作室担纲。采用了国际前卫的“媒体建筑”概念设计,整个建筑的表皮由四万两千多个金属球体组成,同时通过九种不同尺寸的球体切割方式,在幕墙上有机组合排布,形成建筑表面流动肌理。水珠造型元素、参数化曲面设计、灯光媒体化表现,将建筑造型、表皮材质、光电像素一体化设计,呈现出建筑的新锐风格和华丽时尚的商业主张,是具有国际水准的“媒体建筑”佳作。
    “媒体建筑”夜景的创意表达
    近些年来,建筑的媒体化趋势越来越凸显,建筑表皮与数字媒体影像艺术经历了空前发展,这可被认为是当今建筑界的前沿性探索和后现代的消费文化、当代艺术的影响下发展延续的结果,在技术上则依赖于计算机控制数码媒体的发展和LED光源控制技术的巨大进步。但很多照明设计使媒体建筑进入了一个误区,简单布满的LED管和点,将建筑装点成一个个分辨率不同的大屏幕,这样的设计完全破坏了建筑应有的建筑感。汉街万达广场设计以双层幕墙与球状结构为研究切入,不以追求图像清晰度为目标,而是更加关注灯光媒体的建筑化表达。灯光与幕墙有机结合,让光成为幕墙的组成部分,通过对材料与结构的精心构思,使包裹在建筑外部的九种不同的不锈钢球仿若涟漪,又似丝緞。前后双向发光的不锈钢球体像素单元,在夜间形成“双层屏幕”,营造出一种流光溢彩的幻觉,展现出大都市商业地标富有生机的媒体表现。毫无疑问,夜景已经成为这座万达新旗舰最为靓丽的看点。 (图三:2张组图)
    “双层幕墙”创造独特的灯光表现
    “双层屏幕”照明设计概念就是通过建筑外墙结构设计,结合光源特点,使单元像素形成双层重叠的光效表现,在整体建筑表皮形成既有差异又有关联的视觉表现统一体,传达建筑丰富多彩的媒体表现。汉街万达广场利用幕墙上球体的结构,在球体正面呈现被雪花石玻璃匀散形成的直接光,在球体背面形成一种投向铝板幕墙的间接光,经过多次镜面反射的间接光和环境光,与直接光相结合
表格下载
×

正在加载中...